焦点观察:国盛证券杨涛:极致专业与效率,“原石”磨成“钻石”
唐辉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7年底,杨涛正式加入国盛证券,主管研究所和机构销售业务。短短一年时间后,国盛证券研究所即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引进了近100位分析师,覆盖行业28个,并成为宏观、医药、TMT、纺织服装、周期等领域的新锐研究力量。
4年来,在杨涛的带领下,国盛证券研究所的公募基金分仓佣金收入节节攀升,一路从第105位跃升至前20名。
杨涛表示,国盛证券研究所自设立之初,目标就非常明确,即成为市场顶尖的研究机构之一,“我把国盛证券研究所当作一件作品来打造,而不是单纯地在这里打工或简单地模仿和追赶同行,这个作品要契合时代,做真正该做的事”。
挑战更难的路
2004年,在复旦完成硕士学业的杨涛,决定加入中国建筑(601668)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中建的理由很简单,“央企总部,平台好”,以及作为地道的南方人,杨涛也想感受一下北方的风土人情。
在中建,拥有经济学背景的杨涛被安排到了财务部,主要工作是整理合并报表,向公司经营管理层、国资委、财政部报送月报等。身处中后台的杨涛逐渐感受到,稳定但刻板的财务工作,与自己开朗外向的性格并不十分匹配。“中后台的工作并不好做,努力去做好了,也没有显性的工作业绩,不太能产生激情。”
时间来到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涛遇到了曾经的同学,聊天中得知中信证券(600030)研究所建筑行业首席分析师潘建平正在招人。同学建议他考虑,并直言“你工作的强度和专业性可以再提高一下”。杨涛开始认真思考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
经过一番考量,他决定一试。2008年5月,杨涛来到中信证券研究所报到,成为一名建筑与工程行业的分析师。
虽然是一个接触建筑行业4年的“老人”,但这一行业体量大,想要短时间内上手并非易事。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广义的建筑行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以及其他建筑业四个大类。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包罗万象,研究难度不低。杨涛并没有畏难,他相信,“既然别人能做好,那我也一定能做好”。
杨涛没有辜负自己的初心。2010年,在潘建平的带领下,杨涛首次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获得建筑与工程行业研究领域第一名。后续长达9年时间里,他均保持这一成绩,并于2019年成为新财富评选史上首位“钻石分析师”。
回顾14年的研究经历,杨涛坦言:“证券公司其实就是一个资本中介,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实体经济与资本高效地连接起来,引导资源有效、合理地配置。作为分析师,只要认真做好这些工作,就算是尽职尽责了。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分析师既不需要把自己拔得太高,也无需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毫无价值。”
像投资经理一样思考
从证券研究门外的“原石”到“钻石”的琢磨中,6年中信证券的工作经历,为杨涛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中信证券采用“以干代练”的培训模式,团队首席会交待要完成的工作,新人逐一反馈,而针对所有的反馈,首席都会一一指导、修改,并提出意见。
作为新人,时间紧、任务重,成为杨涛的工作常态。在周围同事都非常拼的情况下,他丝毫不敢懈怠。杨涛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没有上下班之分,也没有周末的概念,7×24小时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所能想到的就是全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这些努力没有白费,他对建筑行业研究逐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杨涛发现,“技术变化慢”、“宏观及政策预期相关度高”是建筑与工程行业的两大特点,及时把握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相当重要。
高强度的工作、密集的调研走访以及大量的报告输出,让杨涛迅速成为熟手,并逐渐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2010年底,他正式从老师潘建平的手中接过了首席分析师的担子。
谈及成长经验,杨涛表示,自己的优势在于具备相关的行业背景,最大的建筑公司4年的财务经历,让他对建筑行业有着天然的敏感度。“我的专业经历是一般人没有的,属于起点比较好。”
同时,“像投资经理一样去思考”,是杨涛认为自己研究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
杨涛表示:“在做基本面分析时,很多时候尽管对于基本面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在市场上资金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出现迟迟没有资金流入、判断不能兑现的情况,也就是说,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股票不会上涨,甚至估值会下跌。”
“绝大部分基本面派的分析师能预测公司的业绩,但是对于市场风格或个股的走势,即一些技术面上的判断是相对缺乏的。没有拿过一定数量的钱做股票,没有不断地在市场中验证自己的逻辑,很难说能真正理解市场。”
两条腿走路
2016年,杨涛凭借着“七连冠”成为新财富“白金分析师”,此时,他已是中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2017年底,杨涛再次转身,履新国盛证券,并担任研究所所长(副总裁级),主管研究所和机构销售业务。
在此之前,国盛证券并未组建自己的研究所。
2018年,国盛证券开始大手笔搭建证券研究所。杨涛把这看作实现自己抱负的最佳机会,“选国盛这样的零基础平台,就是为了做一个接近完美的研究平台,要做到尽量好,多做正事”。
接手之初,斗志满满的杨涛便提出,国盛研究所的目标定位,是成为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顶尖研究机构之一。在研究所的打造上,他追求极致的专业与效率,效率是从商业属性上来讲,而专业则是从研究属性上来讲,他希望,客户在提到国盛研究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专业。
当前,杨涛的大部分时间已用于管理,但他始终没有脱离研究一线,在他的带领下,国盛证券建筑与工程研究团队持续站在该行业研究最前列。
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国盛证券研究所已发展成一支拥有180名精英的高效团队,覆盖总量、科技、消费、中游制造、大宗商品、基建地产六大类39个研究领域。2021年,其分仓佣金收入为5.2亿元,排名第18位。
对于研究团队的组建,杨涛表示首先需要“两条腿走路”——内生培养与外部拓展两手都要抓。在搭建研究团队初期,招揽一批经验丰富的分析师是必需的,但在后续的发展中,内生培养则变得重要起来。
“明星分析师对团队有一定的影响,但又不是那么大。”杨涛喜欢用足球俱乐部来进行类比,“明星球员肯定是有用的,但是比赛的成绩却并不完全由明星球员来决定。”在他看来,良好的团队氛围以及合格的球员,在训练有素的情况下往往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证券研究是一门艺术
分析师职业向来高压,压力源头有好几个。例如,大部分研究所覆盖二三十个行业,但一年中可能只有三五个行业的投资机会比较好,其他行业很可能面临着没有机会的窘况。
而基金分仓派点是各家券商争夺的焦点,在研究结果无法一锤定音被验证的情况下,分析师们很难依靠纯粹的研究来获得市场关注度,这样一来,分析师便不可避免地需要承担一部分的销售职能。
“过去大牛市期间,不少分析师养成了搞噱头博出位的工作习惯,营销做得太多,研究做得太少,由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研究报告数量增加,质量却下降了。”杨涛表示,虽然研究讲究百家争鸣,但是接地气靠谱的研究至关重要,每一个分析师和从业人员都有责任维护好分析师的品牌和行业形象,急功近利的网红式营销,长期看对行业生态副作用很大。
杨涛称,这些年,随着市场认可度逐渐提升,研究的价值也不断增长。在证券公司内部,对证券服务价值的评估并非仅看佣金创收,还有对其综合价值的认可。在打造研究所品牌、助力券商整体品牌价值提升之外,证券研究服务也能够为各个业务条线提供支持,配合展业。而在外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监管机构、产业从业者和企业负责人意识到了分析师的价值,整体来看,分析师的社会地位在逐渐向上走。“市场是向上的,而近年来很多问题的产生,在于分析师自身做得不够好。”
“卖方研究是一门艺术”,杨涛表示,这是一个需要大师的行业,不能简单地将其当作一个纯粹挣工分的行业。证券分析师在激情投入的同时,一定要对投资人和社会负责。
谈及未来,他表示,由于种种限制,券商研究所依靠研究来换取佣金收入的模式在短时间内或许难以改变。“现在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佣金收入也能够覆盖当下的研究团队支出,如果打破这个圈子,外面的客户付费能力及意愿都远远不及。”
尽管如此,变革仍在继续。在杨涛看来,证券研究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全球关联、信息灵敏有效的市场,只要是顺应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往往都会成功,“证券公司和研究所只要能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核心理念,就可以把路越走越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