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中国古人有多爱踢球? 文物里一览蹴鞠盛况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卡塔尔世界杯激战正酣,精彩的足球比赛举世瞩目。在中国古代,古人对足球的热爱不亚于熬夜看世界杯的现代人,不过,那时候不叫足球,而叫蹴鞠。“蹴”就是踢、踏的意思,“鞠”就是指用皮毛制作的球。虽然现在的我们无缘得见古人爱球的盛况,但从千年前的文物中,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当时蹴鞠的场景。
形式多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汉代画像石展现蹴鞠盛况
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蹴鞠的?相传黄帝时期就已经推动这项运动了,古人最早踢的球,很可能是用石头磨制的圆球。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史料支撑这个说法,但起码可以肯定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蹴鞠已经是一项非常流行的运动了,《战国策》和《史记》中都有相关记载。《战国策》中写道:“临淄甚富,民不无六博,蹋鞠。”“蹋”也就是踢的意思,“蹋鞠”就是“蹴鞠”。
“临淄是在今山东,山东出土了很多汉代时期的画像石和画像砖,很多画像石上都有蹴鞠的画面,可以看到那时人们是如何踢球的。”赵翌介绍,根据画像石上的不同画面,可以看出当时的蹴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带有表演性质,可以看到舞者、击鼓者身旁有圆形物体悬在空中,人物的蹴鞠动作跟随节奏变化,属于汉代的‘百戏’,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杂技。另一类则是为了强身健体,和如今的足球运动已经很相似。”
汉代蹴鞠的多种形式也可以从这些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窥见一斑:有单人蹴鞠、一男一女相向蹴鞠、多人蹴鞠。东汉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李尤,还写了一篇关于蹴鞠的短文,很详细地反映了当年蹴鞠的状况。“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由然,况乎执机。”从李尤写下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汉代蹴鞠是在一个长方形的球场上进行的,竞赛中,双方各六人,共十二人互相抗衡。而且文中还对裁判员的职业操守提出要求——不能亲一方而疏另一方,不能怀揣私心,应该裁判公正。文中还提醒蹴鞠人员,要心平气和地服从裁判,不要抱怨裁判的裁决。
巅峰时代
宋太祖赵匡胤球技高超
有关蹴鞠的文物和古画,如今我们能看到最多的都出自宋代。因为宋代是蹴鞠发展的巅峰时代。赵翌介绍,根据《宋史·礼志》记载,当时宫廷大的喜庆宴会都有蹴鞠表演,宋代皇帝不仅亲自命人制定蹴鞠规则,而且皇亲国戚、文武大臣等都参与蹴鞠活动,甚至连女性、外国使臣都来参加。
钱选所绘传世名画《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相约蹴鞠的场景。和他们一起参加这项运动的还有不少宋朝开国功勋。只见画面右下方的赵匡胤双手背立,动作潇洒,神情从容。他对面的大臣绷紧了身体,跃跃欲试,随时准备接球。根据史料记载,赵匡胤是个蹴鞠高手,球技高超,可“使球终日不坠”。这张图里的球,也非常有意思,跟现代足球几乎已经一模一样。当时在宋朝都城汴梁(今开封),陆续开始出现了许多“蹴球茶坊”和“角球店”,这些是专门制作足球的手工业作坊,光品牌就多达24种。当时的蹴鞠还出现了许多新玩法,不仅有两队对抗的比赛,还有一些非对抗性的比赛。“比谁踢球踢得好看、谁的动作高难,跟今天的踢毽子有点像。这种非对抗性玩法在当时很受欢迎,因为趣味性非常高。”赵翌说。
历史上宋代可以说是“全民蹴鞠全民热爱”。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录:“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也有蹴鞠的场景。宋代很多瓷器上也绘制有蹴鞠的图案。
轻盈舒展
明代仕女也爱蹴鞠
明代和蹴鞠有关的古画,展示了女性运动魅力。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无疑是《仕女蹴鞠图》。
《仕女蹴鞠图》由明代画家杜堇所绘,无论在意境创造还是在笔法表达上,都有着独到之处。画面中,一群风华正茂的女孩在满园春色中欢快踢球,旁边还有侍女陪伴。她们身姿窈窕,展现了古代仕女运动时轻盈舒展的动态之美。
明代的宫廷蹴鞠活动也别开生面。明宣宗朱瞻基喜爱蹴鞠,在大明王朝人尽皆知。虽然他最为人熟知的爱好是斗蟋蟀,但实际上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球迷”。为抒发观球的喜悦之情,朱瞻基曾亲自赋诗一首《蹴鞠》:“密密清阴接贝宫,锦衣花帽蹴东风。最怜宛转如星度,今古风流气概同。”一幅《朱瞻基行乐图》描绘了他观赏各种体育竞技表演的场面,画面上从右至左依次为射箭、蹴鞠、马球、捶丸、投壶。蹴鞠场景中,朱瞻基端坐在一个四柱支撑的顶棚下面,全神贯注地望着前面的球场。只见一人左脚脚尖翘起,正欲踢球,对面一个人为防守姿态,已做好接球准备。这幅画场面宏大繁复而又具体入微,人物形神兼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