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炕烟火味

□飘絮

汪曾祺老先生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读他的文章,就像是经过了一次美食培训。

我本身,对厨房、对做菜没有什么研究。但是要说起烟火气,细数起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小时候那个扣着一顶十二印大铁锅的厨房了。那是真正带着烟火气的地方。有烟,有火,有热气,都是做饭的温度。


(资料图片)

家里的住房,最早以前是土坯房,厨房的灶台也是用泥土围砌起来的。老房子做饭时一点燃柴火,一言不合就冒烟,有些呛人。当然,最多的烟,是从烟囱排出的。坐在房间里,只要闻到沾着土炕烟油味儿的烟,就知道是已经生火做饭了,接下来定是锅碗瓢盆的声音。烟的来源,有时是从土炕干燥后产生的裂缝儿中挤出来的,有时是从厨房到卧室的门缝儿中钻进来的。只要有一点缝隙,就被烟钻了空子。

上小学时,家里换掉了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换掉了泥土,用上了钢筋混凝土。那个锅台,再也不是黑不溜秋的了,取而代之的是闪闪发亮的马赛克。不一样的房子,一样的做饭锅。一直使用的十二印的铁锅,还是那么大,漏了就换个新的,嵌入原来的坑里,继续烹饪出家人赖以生存的食物。

冬天的北方温度很低,水汽突然遇冷空气形成了雾气。是真正的雾气,看上去仙境一般的。

早上醒来时,家里已经开火了。房间挨着厨房的门每开关一次,就跟进来一股雾气。门一关,雾气被戛然截断。得以顺利飘进房间里的那一小部分雾气,慢慢地变长、变大、变淡,直至无法看清,消散在房间里。能够如此细致地看雾气,说明我已经睡醒了,该起床了。在北方,确切地说,应该是起炕了。

厨房里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望去,眼前是来回走动的人影,全然分辨不清来人是谁,只能依据人影的轮廓特点和声线来进行判断。雾气随着房门的开放,一部分涌到了室外。在没有风的天气里,雾气便垂直向上空跑去。若有风,随着风的方向任意飘散,带着一定的角度。

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家里人口多时,要做一大锅的馒头。可以揭锅时,先酝酿好力气,一只手一下掀开那个厚厚的锅盖,里面的热气顿时一股脑儿地冲出来,周身一阵热。满锅的热气顿时充满整个厨房。灶膛里的柴火星,在不断地闪灭。做熟了饭,柴火的职责已履行完毕。

冬日里有一项必做的食物——黏豆包。黄色的黏米,内置红色豆沙,外包一层防止粘连的苏叶,一个挨着一个地挤在帘子上。掀开锅盖时,待热气散去,黄橙橙的一片,仿佛看到了来年丰收的喜悦。看烟雾缭绕、热气蒸腾,那是曾经离我最近的烟火,也是再也回不来的烟火。

我想我还是躺在那铺得热乎乎的大炕上,看火被点燃,看烟被吹散。回忆中又看到,像刚刚发生,就在昨天。

关键词: 黑不溜秋 烟雾缭绕 钢筋混凝土 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