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看:4.0数字化时代,银行业和科技的融合将走向何方?
银行业数字化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需要结合银行业的场景以提升各方面能力为目标。
数字经济近年来取得高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金融科技正对银行业进行重塑与再造。
近日由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下称“中小银行联盟”)等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业内人士均表示,下一步,银行业将进入4.0数字化时代,但数字化转型不应局限于数字化本身,未来方向将更重视深度应用,最终目的是提高银行产品、服务、运营等全方位能力。
【资料图】
今年中国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要取得明显成效。要求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明显增强,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等。
“这是数字化时代构建银行业保险业竞争新优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银行保险机构应顺势而为,积极布局做好制定工作方案、调整组织架构、建立推进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术应用等系列工作。”中国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骆絮飞在论坛上表示。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沈崇锋认为,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嵌套是一项复杂工程,既体现出商业银行一般性的规律,也具有符合自身属性的特征模式。因此,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必须按照一般规律与自身特征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合乎实际的实施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科学合理的分析框架与评价指标。“当前,商业银行已从1.0传统人工网点时代迈向4.0数字化时代,4.0时代银行需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无所不在的智能服务新生态。”
那在4.0数字化时代,银行业和科技的融合将走向何方?
在中国银行(601988)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看来,金融业数字化与实体经济数字化的互动与融合,是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程中资源高效配置的催化剂。“下一步,银行数字化转型应侧重数据治理、智能服务、风险防控、重构价值体系等方向,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双轮驱动充分发挥数据的要素价值,构建产业链、贸易链、物流链、交易链以及消费、财富管理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但也有多名业内人士特别强调,银行业数字化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需要结合银行业的场景以提升各方面能力为目标。
中国银保监会创新部副主任蒋则沈表示,行业需把握好数字化的三点基础逻辑和实践方向:一是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提升银行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能力,而不局限于数字化本身;二是数字化的基本追求是实现银行经营管理的高效、安全、可持续,而不仅着眼于追求快;三是数字化的关键作用是强化商业银行的公众信任度,而不是让渡信用或者出借信用。
“商业银行不需要扛起‘引领科技发展’的大旗,更多应着眼于把现有的技术应用好,突破其运用的范围和创造更多的场景需求。”中信集团原监事长、中信银行(601998)原行长朱小黄表示,金融科技的本质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不能脱离金融的本质,风险管理、交易管理、金融服务和适度监管不可缺位。金融行业未来创新发展趋势是需求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在传统服务与新科技中寻求平衡发展。
由于资源、人力等因素,相较大型银行来说,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中小银行往往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中小银行联盟连续六年发布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对中小银行而言,加快数字化转型,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全面提升产品定价、资源配置、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能力已成共识。“虽然当下中小银行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与挑战,但具备船小好调头的灵活优势,数字化转型驱动提升服务质效的方向更加明朗。”中小银行联盟秘书长贾燕菁表示。
上海银行(601229)党委委员、副行长胡德斌则认为,数字化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也是其高质量道路上的必然选择。“在新常态下,中小银行靠规模、抓总量的打法需要改变。通过数字化颠覆传统管理流程和信息传递模式,以数据及时发现问题、精准研究问题、快速解决问题,形成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双轮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