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王信:研究采取逆周期资本缓冲等工具防范高碳行业风险积累


【资料图】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12月17日在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分享了绿色低碳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王信称,短期内,绿色投资增量不一定能抵消高碳投资萎缩规模,消费水平可能受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高碳产品出口也会受到抑制。

他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2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称,如果到2030年实现减排25%,则到2030年,全球经济增速平均每年放缓0.15~0.25个百分点。但如果迟迟不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经济增长所受的冲击将更大。世界银行2022年10月发布的《中国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测算,低碳转型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可控,到2030年对GDP的影响在-0.02%~0.4%之间。

中长期内,随着各项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落实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相关大量投资和技术进步,将带动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低碳转型创造的新就业岗位可弥补高碳行业调整带来的岗位损失,增加劳动力需求和人力资本积累。总体而言,经济有序低碳转型可在中长期促进经济增长。

王信称,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较依赖化石能源,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偏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严峻挑战。短期内,如果碳减排驱动碳价上升过快,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剧烈调整,经济增长将受到一定冲击。但绿色低碳转型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重大机遇,有望驱动创新、创造额外的就业机会、大规模增加资本积累,释放新的经济增长潜能。

王信表示,我国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四分之一的太阳能(000591)发电容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和信贷市场,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发展空间广阔,我国完全有能力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绿色低碳有序转型。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

一是及早完善碳定价机制,充分发挥合理碳价有效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完善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其覆盖的行业和企业,引入金融机构发展各类金融产品,提高碳定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是针对绿色低碳转型投资规模大、初期面临较多不确定性的特点,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关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可持续挂钩债券、碳中和债券,以及股票、基金、保险等。

三是针对部分地区、行业、人群可能因低碳转型而受到较大冲击,及时采取措施促进公正转型。货币政策应更加关注就业目标,支持高碳行业有序转型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四是及时防范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做好金融机构、地区等层面的气候风险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研究采取逆周期资本缓冲、差额存款准备金等监管工具防范高碳行业风险积累,存在较大脆弱性的金融机构应及时补充资本金、处置不良资产。

“少数高碳行业较为集中、转型风险较大地区,应做好预案,通过地方政府救助、动用存款保险基金以及必要时动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等,防范和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王信表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气候变化 金融机构 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