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速讯:今年首场线下校园招聘会火爆登场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娇 何洁
“快来!招聘大厅都快挤不进去了!”2月16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笃学楼的招聘大厅上演了一幕摩肩接踵的热闹场面。原来,“宁聚英才 共赢未来”南京市2023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校园巡回招聘会——南京师范大学专场正在这里举行。
(相关资料图)
此次招聘会也是今年春季开学以来,南京市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举办的首场线下校园招聘活动。据介绍,为做好校企供需对接工作,市、区人社部门协同联动,精准开展人岗匹配,提前掌握高校专业特点和毕业生生源信息,点对点联系邀请专业匹配度高的重点企业参会。活动现场,中建八局三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等30家优质企业,提供了文秘、会计、翻译、管理、教育等800余个专业针对性强、薪资水平高的岗位,共吸引2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到场求职应聘,初步达成就业意向、收到简历810人次。
线下招聘会重返校园
“相比线上而言,我更喜欢线下跟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这样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王浩然本科是日语专业,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成绩还没有出来。为了做好就业和学历提升两手准备,当天,他早早地来到现场,向3家公司投递了简历。“因为我学的专业比较小众,各种求职App推荐的职位匹配度并不高,还是在线下招聘会逛一圈收获比较大。”
“听说有的企业在线上招聘时开出高薪,招聘条件又特别低,结果入职了发现高薪的背后隐藏着几乎不可能达成的考核标准,所以我在和几家企业沟通时特别询问了工资结构和工作量。”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的陶倩倩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开始,她在线海投了不少简历,由于担心有陷阱,遇到条件宽、薪资高的企业,她都不敢投。“这次面对面向企业咨询,尤其是和优质企业的招聘主管直接交流,了解到工作强度后,我心里有底多了。”
“我还是喜欢线下招聘这种热热闹闹的景象。”招聘会开始不到一个小时,南京一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主管邓慧玲已经收获了近二十份简历。“同学们都很热情,专业技能也很强,有近2/3的同学都获得过省级以上比赛的奖项,招聘质量较高。”邓慧玲说。
薪资待遇不再是毕业生求职首选因素
“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得比我家乡长春好,城市也有文化积淀,如果能留在南京工作,我的专业技能一定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马尚华是个“电子发烧友”,一心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凭借着热情和开朗的性格,成功与现场多家企业招聘人员互换了联系方式,并留下了简历。“我特别喜欢这个专业,享受每项实验完成后的成就感,如果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天天加班我都愿意。”
“招聘会的人气很旺,超出预想,企业揽才的热情很高,我已经有点蒙圈了。”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院的王程宇告诉记者,要不是有学长前来帮他把关,他估计已经投出好几份简历了。他的求职意愿很明确,比较看重企业以及员工个人发展前景。“有两家企业提供的岗位和我所学的专业完全匹配,薪资待遇不是我找工作第一考虑因素,主要想找个发展势头好,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大一点的公司,让我出了校园也能专心研发。”
“抗压”渐成企业招聘人才准入门槛
“要有较好的协作能力和抗压能力”“能吃苦耐劳、善于学习、有一定的抗压能力”……记者注意到,现场不少企业开出的招聘条件中,“抗压能力”成了一个高频词,与之相似的还有“吃苦耐劳”等,不少招聘专员都表示,这是企业制定人才准入门槛时比较看重的个人素质,尤其是对刚走出校门的年轻求职者。因为这种“软实力”很难通过学习实现积累,更多地依赖于个人品质。
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子电路保护元器件制造商。此次校园招聘会上计划招收8个岗位共计30余名新员工。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陈健告诉记者,此次招聘的专业倾向数学、物理、化学等,原则上要求本科学历,但是如果毕业生表现优秀,这些条件都可以放宽。对于“优秀”的定义,陈健说,指的是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年轻人的抗压能力。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此次只招聘专业工程师这一个岗位,但该岗位计划招聘100人,薪资为0.7万元-1万元。公司人事专员毕女士告诉记者,专业工程师的工作地点不固定,岗位流动性大。“现在的年轻人学习能力不是问题,但在吃苦方面还需要锻炼。吃苦、抗压、敬业、负责这些特质可能是建筑行业特别需要的,而且一些临时的、紧急的任务也需要员工在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毕女士说,能认可、融入企业文化,并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这些都是企业对新员工素质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