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文:蒿子粑粑


(资料图)

□卡卡

这几日家里早饭都有蒿子粑粑,这是我爸前几天从六安老家快递过来的。蒿子粑粑用油锅煎得两面焦黄,蒿子发出植物独有的香气,夹杂在米面香里,配着小米粥,这是一份来自春天的美食,也是独独属于皖西南人的一份乡愁。

记得儿时,每年到农历三月初三,我们就盼着吃“蒿子粑粑”,这是清明时节流传自皖西南六安地区的传统时令小吃,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也是属于老家清明节的一部分习俗,传说“三月三”要纪念亡灵,要吃米面和野蒿做成的粑粑,来纪念逝者和先祖,远离一切病邪。

小时候,每年到“三月三”这天,妈妈和奶奶会带上竹篮、剪刀,来到田野“采蒿子”。早春时,野蒿长在田埂边、小河边,老家这种可食用的蒿子叫“白蒿”,它贴地而长,叶面呈绿色,叶底部微白,毛茸茸的。采蒿子是体力活,我妈妈和奶奶都是好手,过不多久,她们就采满一篮子白蒿,收获着满满的喜悦。

白蒿摘回家来,奶奶会将蒿子平摊在竹子编制的大簸箕里,奶奶会叫来我和弟弟,小孩子眼睛又尖又亮,我们要帮奶奶拣去蒿子里的杂草、老叶子,我们围坐在门前,一边享受着太阳温暖的光芒,一边听奶奶说谜语择蒿子,不多会儿,盆里就堆满了干净的白蒿。奶奶将白蒿焯水,然后捞出来,团成一个大球儿,在砧板上捣碎后,开始搓揉,祛除蒿子苦味,这是个体力活,奶奶总是揉得满头大汗。等蒿子去掉墨绿色汁水,再揪干后,奶奶一边加米粉一边搅拌。妈妈在灶台上煎腊肉,最好是肥瘦相间的,可以煎出猪油。最后一步,将腊肉和带米粉的蒿子,加盐混合在一起煮熟,再盛出,用手做成圆形扁扁的蒿子粑粑。老家的蒿子粑粑可蒸可煎,外酥里软,带着一股独特的乡野气息,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食。

奶奶去世后,妈妈继承了家庭传统,每年“三月三”依然做“蒿子粑粑”。人所有的美好记忆都和美食相关,对于我们而言,“蒿子粑粑”不仅是儿时记忆里的春日美食,更是难解的乡愁。无论我们离开家乡多久,“蒿子粑粑”是永远留在记忆深处的幸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