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资讯!未雨绸缪,各区做好防汛准备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

5月1日起,江苏自南向北进入汛期,整个汛期至9月30日结束。随着汛期的到来,降雨频频光顾,为了确保安全平稳度汛,连日来,我市各区加紧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检修调试设施设备,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抓早抓牢抓细抓实防汛各项工作,全力打好防汛“准备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紧盯重点险患 推进工程建设

5月9日,高淳区漆桥河上游堤防消险工程现场,机械轰鸣作响、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正抓住主汛期前的“窗口期”紧张作业。

该工程共整治堤防3.208公里,涉及漆桥河主河道1.775公里,支流向阳山河0.735公里,通过对堤防消险加固等消除堤防出险段的安全隐患,可有效提高迎水坡抗冲刷能力及河堤防洪能力。

“漆桥河上游堤防消险工程是新增区级民生实事项目,今年3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整体进度达80%,计划6月底完工。”高淳区水务局工程运行和管理科科长姚亚芹介绍,进入汛期以来,高淳紧盯重点险患,全力推进各水利工程建设,优化巡堤查险,目前组织开展了3轮全面汛前检查,及时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8处,整改管理问题13起,清疏养护排水管网96公里。

溧水区云鹤支河干流总长12.44公里,流域汇水面积110.3平方公里,不仅要承泄上游洪水和下游圩区涝水,还要引石臼湖水为河道两侧农田灌溉,防汛抗旱作用不小。5月8日,记者在溧水区周王村涵洞启闭机房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抓紧进行混凝土浇筑,涵洞机房主体初步成形,作为云鹤支河水利工程综合整治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预计5月底完工。

溧水区水务局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处现场负责人龚赐缘介绍,目前云鹤支河综合整治总体形象进度约81%,所有的水下建筑物、堤防土方加固、上游岸坡防护等项目,可以在主汛期投入使用。眼下溧水区已经进入主汛期的临战状态,大部分在建水利工程正在加班加点全力推进,其中重点泵站改建工程总体形象进度约78%。

插上科技之翼 助力防汛预警

江北新区长芦街道南临长江、北依滁河,江河堤坝长度达31.6公里。“尽管面临的防汛压力不小,但是科技赋能让防汛更智慧,我们有信心安全度汛。”长芦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负责人朱红玉说。

朱红玉的底气来自街道打造的水务治理一体化平台,智慧防汛是其最重要的模块。“我们在江河堤坝上建设了31路‘千里眼’高清视频监控,做到河流监测全覆盖。”朱红玉指着大屏上的监测画面介绍,31路监控的数据可实时传输至后台,可通过视频监控对河堤进行巡查,大大节约了人力。此外,106路“云广播”也做到了区域基本覆盖,如遇险情,可通过“云广播”及时下达指令、传递应急信息,实现紧急情况下的指挥调度。

“一体化平台还连接到智慧防汛仓库,数据实时更新。”朱红玉介绍,该仓库储存有35种防汛物资,综合了运输便捷化、操作机械化、调运集装化、储备标准化等优点,为防汛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让河湖“长眼睛”“会说话”,防汛抢险就会方便很多。昨天一早,六合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梁欣欣刚到办公室,就打开“南京智慧水务”APP,查看全区河流水库水位情况。身在办公室,全区水情也能“尽在掌握”,源于水雨情遥测系统的投用。

梁欣欣告诉记者,水雨情遥测系统由传感器等组合而成,这些传感设备遍布六合境内51个水库、4个节制闸以及其他3个站点,自动收集数据,约5分钟传输一次,后台实时更新,“这就相当于给我们装了‘千里眼’。”

“滁河六合段水位目前7.59米,距离8.2米的警戒水位还有一定距离。”梁欣欣打开系统,六合各河流水库水位一目了然,“这个系统为防汛抗旱精准调度提供了数据支撑。”

完善物资储备 筑牢防汛安全网

汛期,即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显集中体现,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根据《江苏省防洪条例》有关规定,江苏5月1日起已正式入汛。

江苏省气候中心预测,预计今年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出现局部城市内涝的可能性较大。其中江淮地区和苏南地区较常年偏多一至两成。6月接近常年,部分地区偏多;7月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接近常年;8月全省大部分地区正常略多。

对此,南京各区强化物资储备,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风险排查,全面筑牢防汛安全网。

在江宁,各街道根据防汛要求,分别设置街级防汛仓库。据统计,该区目前共储存“三袋”(草包、编织袋、麻袋)72.8万只、土工布3.7万平方米、彩条布3.5万平方米、块石10.8万吨、木材750方。此外,该区还根据巡查检查、防汛抢险等需求,全区组建街道(社区)、区城建集团、交建集团、建筑施工企业等专业队伍共计200余支7000余人,保证汛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超前准备,高淳区也在及时更新补充防汛物资,目前该区已储备块石1.5万吨、“三袋”90万只、土工布9万平方米、木材566方,并在重点险工险段现场储备了一批物资。同时,为提升防汛应急能力,高淳还组建了113个基层防汛抢险队、2支专业防汛抢险队伍。

记者 刘全民 杜莹 孔伟 李都 孙敬清 通讯员 丁玮 王旭峰 张天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