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头条丨宋鼎与百年老校尧化门小学

民国时期的南京,有四所较为出名的乡村学校,其中两所乡村师范,两所乡村小学。两所乡村师范分别是:晓庄师范和南京中学栖霞乡村师范科;两所乡村小学就是:燕子矶小学和尧化门小学。燕子矶小学因紧靠燕子矶而得名,尧化门小学则因学校位于明代外郭十八门之一的姚坊门(后称为尧化门)。


【资料图】

尧化门小学,也就是今天的栖霞区实验小学。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百年老校,它的前身是江宁县第七区第三国民学校,创建于1912年,距今110周年。

面貌焕然一新

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江宁县第七区第三国民学校开办初期,仅有学生8人,校舍是尧化门土城头城隍庙的三间破屋。1919年3月,因办学条件改善,附近农户也乐意把孩子送到学校,学生人数增加到63人。此时,教员人数顿感不足,于是,宋鼎被调回第三国民学校充实师资。

宋鼎,别名宋调公,安徽人。1923年3月,江宁县教育局调丁超任北固乡立第一初级小学(即燕子矶小学前身)校长。因宋鼎在北固乡第一初级学校的教学成绩出色,这一次他被丁超推荐,由江宁县教育局任命为第三国民学校校长,而江宁县第七区第三国民学校也更名为“江乘乡立第一初级小学校”。

宋鼎担任校长后,他在前任丁校长苦心经营的基础上,将学校打理得井井有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内新辟了果树园、花卉园、竹园和葡萄园。在教室后面,新辟了一个种满花草的小公园,另外开辟了一个运动场。学校也因此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成为附近闻名的乡村小学校。由于地处尧化门,人们习惯上称“江乘乡立第一初级小学校”为尧化门小学。

1926年,中华教育改进社社员陶行知,参观了尧化门小学。参观后,陶行知将参观燕子矶小学和开源小学以及尧化门小学的感受,系统归纳提炼,形成了著名的“我们的信条”十八则。

1927年,江宁县教育局将江乘乡立第一初级小学校改为江宁县第一区江乘乡尧化门小学。1928年由县教育局改为实验小学,名称为江宁县第一区江乘乡尧化门实验小学。此时,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教育,中华教育改进社提出在1928年举办乡村学校大比赛。在比赛期间,指定了5所乡村小学供观摩学习,其中就包括尧化门小学,这也是对宋鼎及学校教职员工辛勤劳动的肯定。

1928年5月30日,上海《申报》刊登一则标题为《陶行知介绍参观尧化门小学》的报道,陶行知先生积极推荐参加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抽空到尧化门实验小学进行参观。蒸蒸日上的尧化门实验小学,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大加赞赏。

重视社会公益事业

宋鼎校长除了重视教学质量外,还十分重视学校周边的社会公益事业。担任校长后,尧化门小学就先后与金陵大学农科经济系、江苏农矿厅、江苏农民银行、上海银行(601229)等机构合作,在尧化门镇办理江苏农事第一合作社指导所;开设了信用合作社、信用兼营无限合作社、渔业有限合作社等。

随着尧化门小学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宋鼎校长趁热打铁,办起了“尧化门民众夜校”。开学当晚,就有45人前来上课学习,学生年龄最大的已经48岁,最小的也有16岁。即便年龄相差32岁,也没有影响农民读书识字的兴趣。

尧化门小学在宋鼎校长的带领下,成绩有目共睹。学校除了教室外,厨房、商店、娱乐室、农场、校园、操场都已齐备。在运动设施方面,则有足球、木球、篮球;学校的小图书馆,备有儿童读物百种,教学仪器、标本,有百余件;学校空前发展,学生人数增多,本部学生136人,其中女生36人,男生100人;分校男生68人,女生15人。总部和分校共有学生219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尧化门实验小学校长宋鼎的倡议下,尧化门镇成立了自己的消防队——“尧化门救火会”。36名成员主要由尧化门镇和门里村的成年农民及学校的教师组成,分为水龙组、水钩组、汲水组、纠察组等。1929年9月18日,尧化门门里村失火,尧化门救火会成员全体出动,参与扑救,为居民挽回了一些损失,得到了居民的称道。

难能可贵的是,为号召民众强身健体,尧化门实验小学还在学校公园的后面,开辟了一个面积4亩的运动场。每当夕阳西下,炊烟四起的时候,学校附近的三元祠、下曹村、王家楼、王家边、甘家边、前新塘、后新塘、马家园、翟家边、紫竹园等村庄的农民,纷纷来到运动场参加体育锻炼。最受农民欢迎的要数石器运动组,几个村共有50多人报名参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个个农民兄弟都成了推拿石器的高手。

倾注了大量心血

后来,南京市与江宁县进行了区域划界,尧化门镇划给南京市,尧化门实验小学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市立乡区小学,并更名为尧化门乡区小学,宋鼎仍然担任校长。而在校学生人数则达到了282人,教员只有6人。到1934年第一学期时,学生数达到了343人,而教员仅增加了两人。

1935年年初,因学校增加一级,原有校舍不够用,宋鼎以市立尧化门乡区小学校长的名义,向南京市政府社会局提交《添建尧化门乡区小学校舍案》,请求给予拨付经费,建设新校舍。两任南京市市长石瑛、马超俊先后对尧化门小学校舍案作出批示,使得校舍建设得以正常进行。建设校舍是宋鼎倾心尧化门小学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宋鼎在尧化门小学的工作有口皆碑,鉴于宋鼎在乡村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的成绩出色,他被吸纳为江宁社教考察团成员,并被安排赴山东菏泽、邹平、青岛、河北、定县等地参观考察。

全面抗战爆发后,宋鼎与其他乡村教育工作者一道西迁。宋鼎去的地方是四川万县教养院,他在那里工作了好多年。至今还能见到宋鼎在1940年第4卷第12期《教与学》上发表的文章《教育动态:四川万县教养院概况》。

宋鼎在尧化门小学工作十几年如一日,任校长期间,经常撰写论文,谈教学心得体会。他鞠躬尽瘁,对尧化门小学倾注了大量心血。宋鼎先生的乡村小学教育论文,不仅对当时创办乡村小学有着借鉴意义,而且也为改造乡村小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张智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