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圣泉集团打开生物质化工产业链新空间
(资料图片)
证券时报网讯,日前,圣泉集团举行投资者说明会,详述公司拟投资24.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会上,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表示,公司生物炭材料(硬碳前驱体)和硬碳负极材料的研发成功,再度打开了圣泉集团生物质化工产业链的新空间。
公告显示,公司年产10万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拟投资24.8亿元,建设周期预计18个月,预计2023年上半年建成1万吨。目前,该项目已通过项目备案,并完成了主体生产设备选择。
据介绍,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作为“圣泉生物溶剂法”生物精炼一体化产业布局的最新成果,核心在于生物炭为自己生产,其可控性高、均一稳定,利用其制备的硬碳负极材料具有生物质和树脂的双重特性,因此极片压实密度高,不低于1.1g/cm。另一特点在于产品性能稳定,一致性高,其第一代硬碳产品具有300mAh/g左右的克容量,首效≥88%。第二代硬碳负极材料目前已经经过实验室测评,产品容量超过330mAh/g、首效超过90%,压实密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无疑更具优势。目前圣泉集团已与武汉大学达成技术合作,也与山东大学成立“新材料与碳中和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校企联合会有更多创新利好接踵而至。
圣泉硬碳前驱体生物炭生产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圣泉生物溶剂法”生物质精炼技术生产,将秸秆中碳含量高且易于成炭的木质素、部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所形成的多糠类组分有选择性的溶解到生物溶剂中,在生物溶剂中发生分子间重排以及分子内重排,在重排中,迁移分子或基团完全游离并脱离原来的体系,然后与新体系进行重新排列连接,通过重排等分子设计手段按照工艺要求重新进行树脂化,形成生物基树脂,进一步加工形成硬碳材料的优质生物炭。该生物炭经过煅烧等工序处理,即获得压实密度较为理想的优质硬碳电池负极材料。
作为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前驱体的生物炭还可用于制备合成氨、生物基甲醇等大宗基础化工产品,除作为化肥、基础化工原料外,亦可作为新型燃料用于车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绿色环保,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高度契合碳中和发展总趋势,国内外市场空间巨大。
据了解,圣泉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的基础原材料为秸秆,本身具有产量规模大、成本低、可再生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在制备过程中实现对秸秆的“吃干榨净”,可以副产纤维素及纤维素制品、纳米纤维素、糠醛、乙酸、钾盐等产品。此前在大庆投资建设的“100万吨/年生物质精炼一体化(一期工程)项目”,已完成单机试车、联动试车,试生产过程已打通工艺流程,生产出符合指标要求的生物炭、纸浆、纸制品、糠醛等系列产品。装置各项工艺指标及操作参数已趋于稳定,预计在2023年2月份基本达到设计负荷。
目前硬碳负极材料以进口产品为主,产品价格约为19万元/吨,国内部分企业价格也在8万元/吨左右。本次年产10万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量产后,圣泉硬碳负极材料产品价格预计在6.5万元/吨,随着设计产能的逐渐达产,还有一定降幅空间。(齐和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