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讯:《Market Insight:中国RPA市场发展洞察(2022)》报告正式发布 | RPA中国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中,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攀升的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挑战。对此,数字生产力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解决方案,RPA、IPA或超级自动化等相关技术将在未来社会中发挥重要价值,成为企业数字化之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资料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观中国RPA市场,数字化领先的细分行业的RPA发展已经迈进效能扩展期,但大部分垂直行业依然集中在探索期、成效初期的市场发展阶段。根据DTE矩阵的洞察,从RPA应用的宏观生命周期来看,中国市场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市场机会。
在“Market Insight:中国RPA市场发展洞察(2022)”的研究执行中,分析师站在企业客户需求与应用实践的视角,展开了精细化的市场调研。基于大量的数理实证和案例实证,RPA中国分别对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客户之声(需求侧)与技术洞察(供给侧)、细分领域实践、供应商能力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研究与洞察。
报告基于DTE矩阵,强调从RPA应用发展的宏观技术视角观察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并从中发现机会。这也是Market Insight报告中一项值得关注的创新研究价值。
一、中国RPA市场概览
1、市场发展阶段
产业视角:目前仍处早期阶段,中国RPA的产业渗透率为10%~13%
虽然实践力领先的行业已经迈进了效能扩展期,但目前主要处于初期阶段(通常每个细分行业都将在效能扩展期持续至少5年的时间)。而更多的细分领域目前还尚处探索期和成效初期。根据研究团队的核算,从全产业的视角来看,目前RPA的渗透率为13%(以企业数统计)。
RPA企业用户视角(基于DTE矩阵):领先的细分行业已经迈进效能扩展期,但大部分垂直领域集中在探索期、成效初期的市场发展阶段。
不同细分领域呈现“两极分化”:RPA在各细分领域的应用实践呈现较大差距,目前已迈进效能扩展期的细分领域和2年内即将迈入效能扩展期的细分领域,成为市场规模的主要贡献者。
效能扩展期在经历了市场教育与技术实践后,效能扩展期的客户RPA采纳度逐步提升,RPA应用扩展与增加投入的意愿较之前强烈(部分重要客户正在或者已经开始拓展RPA的应用实践),是市场增长的重要阶段之一。
尽管目前已经有银行、证券等领域处于效能扩展期,但这些领域仅是中国产业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更多信息化基础较弱的细分领域的RPA应用仅处于市场教育、POC或初步投入的阶段。
02、技术应用实践阶段
先行者已经迈向了扩展推进期的初步阶段,是目前中国RPA市场规模的主要贡献者;跟随者将成为未来市场的增量。
DTE矩阵将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成4+1个阶段(在DTE基础模型上引入了“无增量-成熟稳定”阶段),迈向“扩展推进”阶段的细分行业要比“初始探索、扩展探索”两个阶段拥有更高的技术渗透率和技术ROI。目前银行、保险、证券、电商与零售、政务等领域是RPA商用实践主力军,目前虽然这些细分行业拥有一定数量的RPA商用客户,但其他细分领域受到信息化系统建设限制、市场教育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RPA的推广成效有限,而随着技术应用周期的进一步推进,这些领域将成为未来市场的增量部分。
03、市场格局与行业图谱
在上一轮研究周期 (2022Q1 - 2022Q4) 的基础上,本轮研究周期 (2022Q1 - 2022Q4)关于市场格局变化的主要发现为:
本土厂商竞争优势提升:1)部分海外入局者虽然在国际市场拥有较强的综合影响力,但随着中国市场的客户对RPA应用的逐渐深入与场景复杂度的提升,需要厂商拥有较强的本地服务能力,而相比本土厂商,海外厂商的本土化服务能力有限,部分客户因所合作海外厂商的服务能力无法匹配业务需求而选择再次招标。2)中国企业拥有自己的软件生态与使用习惯,许多海外厂商未能调整其产品以适应中国特定的软件使用,影响客户体验。3)中国信创战略背景下,鼓励企业将技术供应商从非海外厂商转向本土厂商,部分企业客户已经完成了国产化厂商对海外厂商的替代。
本土厂商出现新入局者:除了原有的市场竞争者,出现了RPA初创厂商、IT厂商成为市场的新入局者。
目前中国RPA供应商在商业营收上呈现了阶段性的梯队分化:大于5000万的领导者梯队、1000万~5000万的竞争者梯队、小于1000万的利基者梯队。
04、市场规模
预计至2026年,中国RPA市场规模将达149.6亿元,金融行业规模占比持续领先
根据DTE矩阵,未来5年的RPA渗透率拥有较大提升空间,使中国RPA市场获得持续增长,其增速将远超整体软件市场。RPA将在金融、政务、电商零售等多领域获得快速增长。对于技术应用者而言,随着RPA应用实践的不断成熟,在其组织内部将获得更高的技术渗透率和技术ROI,从而使本组织或同业机构增加技术投资。对技术供应商而言,扩展推进阶段将为其带来更利好的市场机会,无论是市场领导者还是利基玩家,在强化其自身产品成熟度与服务能力的同时,更需要注重与客户需求实现精准匹配。
市场规模增长的驱动因素
驱动1、从技术宏观发展周期来看:未来5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迈进“扩展推进”期,成为市场增长的新动力
报告前文DTE矩阵的市场洞察:领先实践者的RPA应用实践已经迈向扩展推进阶段,这一阶段的技术发展特点是技术渗透率的逐渐提升,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驱动2、行业用户的计划:诸多客户将扩展RPA的应用实践
根据市场调研,多数企业正在积极拓展机器人数量、构建更全面和体系化的RPA应用实践机制、尝试打破自动化孤岛进而联动多条业务线的RPA实践,进而带动市场规模增长。
驱动3、产品成熟度提升、需求适配能力增强,将满足更多业务需求
RPA在与IDP、NLP、OCR、流程挖掘/任务挖掘等各类技术能力进行融合,厂商也在不断丰徊肪卣蟆⑻嵘饭δ�(例如很多RPA厂商在打造超级自动化平台、还有厂商将流程挖掘/任务挖掘融入产品矩阵)。这些举措可以让RPA在更多的业务中增加应用机会,进而推动市场增长。
05投融资分析
资本持续加持RPA赛道,投资者逐渐形成“理性的稳态投资”风格
厂商视角:RPA市场的早期入局厂商目前已发展至B轮或C轮的融资阶段,我们还发现2022年也有初创RPA厂商获得了天使轮、Pre-A轮的早期融资。从竞争者的梯队格局来看:处于领导者梯队的厂商已拥有一定规模的商业营收,除了财务融资外,这些厂商也会更加关注资方所能带来的客户与生态资源,以获取高价值的战略融资;而中尾部市场竞争者的营收通常相对有限,财务投资对其发展依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若资方能同时带来客户或生态资源,则会拥有相对更高的议价权。
资本视角:市场存在创投机构、产业基金、国有企业、大型チ肟萍脊镜榷嘀掷嘈偷耐蹲手魈宕硬莆裥酝蹲省⒄铰孕酝蹲实确绞桨镏鶵PA企业成长。伴随着前两年市场对RPA的技术期望较高,资本热潮下逐渐催生了估值过高的RPA企业,伴随着市场对RPA的技术期望逐渐回归理性,中国RPA赛道正在由“高期望的热态投资”向“理性的稳态投资”进行转变。
本轮投资者交流中,我们发现资本市场整体对RPA赛道的认可度依然存在,但相比于前两年的资本热潮期,此时的投资者表现出了更加审慎和理性的态度。其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目前行业客户侧的采购需求所映射的部分厂商营收现状,二是宏观经济环境所带来的资本压力影响。
在持“不看好”态度的投资者中,较集中的意见是认为一些RPA企业估值存在较大泡沫,企业目前的营收与未来可见的收入增长难以支撑目前估值。
二、中国RPA市场趋势
趋势 1:企业新增或替换RPA供应商
至2025年,约26%~29%的企业受到业务需求变化或流程自动化实践扩展规榷辔蛩赜跋欤媪傩略龌蛱婊籖PA供应商的问题。
MTI Quadran(市场趋势洞察象限)将此趋势纳入“重点把握”类别。这一趋势可以让能力卓越的RPA供应商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企业客户展开流程自动化治理、CoE建设等工作。
新增、替换RPA供应商对于已经拥有实践基础的企业客户来说,均存在一定的挑战。新增供应商会让企业后续展开流程自动化治理、CoE建设增加难度;替换供应商会让正在进行中的流程自动化业务在供应商变更的过渡阶段产生摩擦。
综合能力卓越的供应商可以更好地把握此次市场机会:在这一趋势下催生的市场机会中,客户的RPA认知、需求成熟度、需求难度均有提升,对供应商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要求。
趋势 2:厂商竞争与市场分化
未来5年,中国RPA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竞争角逐,预计至2027年形成阶段性的市场分化格局。
MTI Quadran将此趋势纳入“重点布局”类别。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实则是RPA行业升级的表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对流程自动化的应用实践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供应商的综合竞争力也将在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
客户逐步深入的应用实践对RPA供应商提出更高要求。根据DTE矩阵(图1),早期的RPA应用企业正在加深流程自动化的应用实践,部分先行者正在探索或推进流程自动化在业务中的扩展应用,虽然目前这部分客户的占比是相对较低的,但是随着技术周期的推移,跟随者也将逐渐加深RPA在企业中的渗透率。这些变化让客户对供应商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将在未来5年逐步释放新的市场增量机会,这一轮的市场竞争将会促进厂商的再次分化,除了综合领导者、面向细分客户的行业利基者之外。在厂商生态建设逐步成熟的基础上,还会出现以部分产品或服务能力为优势的专业型竞争者。
该趋势和趋势1具有联动的逻辑关系,客户的新增/替换供应商是促进市场竞争的影响因素之一。企业客户新增或替换供应商需求的提出,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市场中部分原本固定的客户关系进行再次分配,对整体市场格局影响在目前看来虽然是相对有限的,但也将让竞争力弱的厂商将逐渐淡出市场。
趋势 3:企业对任务挖掘或流程挖掘的采纳
至2025年,40%以上的RPA企业用户将在不同程度上采纳任务挖掘或流程挖掘,发挥两项技术的差异化价值,促进流程智能的发展。
MTI Quadran将此趋势纳入“参考性把握”类别。虽然流程挖掘/任务挖掘的产品成熟度较低,但部分RPA供应商正在采取免费试用或RPA产品捆绑/附赠的销售策略,这将让流程挖掘/任务挖掘在RPA客户中得到快速的渗透,加速流程智能在企业中的应用。
趋势 4:卓越自动化服务框架 ( EASF )
至2027年,中国45%的RPA企业客户将已经构建或正在构建卓越自动化服务框架 ( EASF )。
MTIQuadran将此趋势纳入“重点布局”类别。如果超级自动化为组织更深层次的任务自动化提供了多元化、高可用的技术工具支持,那么卓越自动化服务框架(EASF)将是在此基础上,以构建框架性能力为核心,基于值得被借鉴的经验与分层封装的能力,面向客户提供PAaaS(流程自动化即服务)。
趋势 5:API集成的流程自动化
API集成的流程自动化扩展了自动化能力边界,至2024年,约60%的RPA企业用户将从供应商提供的这项能力中受益。
MTI Quadran将此趋势纳入“参考性把握”类别。
趋势 6:RPA和生成式AI的集成应用
RPA与生成式AI的集成将构建更卓越的智能自动化能力,至2026年,35%的大型RPA企业用户将利用这项能力提升客户服务效能。
MTIQuadran将此趋势纳入“参考性布局”类别。
目前技术期望较高的ChatGPT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ChatGPT是以生成式AI(Generative AI)为核心的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的典型应用。这一重要的、影响力较大的技术变革也可以和流程自动化实现良好的融合。
RPA与生成式AI的集成将构建更加卓越的智能自动化能力,可加强对业务流程场景的适应性、扩展流程自动化的应用边界。例如:在智能客服的业务流程中,拥有AIGC能力的数字机器人可以带来更好客户体验的同时,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客户信息用以支撑销售决策或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流程自动化的能力推进业务进展,对此AIGC和RPA表现出了良好的融合价值。
生成式AI将成为自动化能力中的一项重要组合,目前部分供应商正在探索更多的RPA和生成式AI相结合的场景解决方案。RPA和生成式AI的集成应用对提升企业客户服务能力将发挥难以替代的价值,预计至2026年,35%的大型RPA企业用户将利用这项能力提升客户服务效能。
趋势 7:企业的自动化治理与CoE建设
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会将自动化治理纳入RPA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联邦式CoE将会被更广泛地采纳。
MTI Quadran将此趋势纳入“参考性把握”类别。
导刃姓咴诜治銎渥远够郝⒆远碌盒纬伞⒊杀炯ぴ龆鳵OI反降的原因时,逐渐意识到了随着RPA应用实践的逐步深入,多部门需求管理、跨部门流程自动化协同、成本把控与机器人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进而越来越多的先行者企业正在提升对自动化治理和CoE建设的重视程度。实践跟随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参考实践先行者的成功经验,进而也会重点考虑自动化治理和CoE建设对其任务流程自动化实践的影响。
实践先行者通常经历了中国企业的CoE建设发展阶段(技术部门响应(非明确的CoE)、中心化CoE、联邦式CoE),伴随着先行者的摸索是实战经验,联邦式CoE可以设置更加细化颗粒度的自动化管控机制,进而在自动化实践中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使用者的权限、机器人数量配置等内容。相比之下,联邦式CoE可以更加深入地实现跨部门的流程协作与开发工作,为开发者、业务人员和CoE之间构建了更加深入、灵活的联动机制。目前,37.6%的已经建设了中心化CoE的企业正在计划对现有CoE进行重构,进而尝试联邦式CoE的建设,这也将成为未来大型企业的主要选择趋势。
趋势 8:企业对流程自动化的价值期望
至2027年,45%的RPA企业客户将升级对流程自动化的价值期望,同时25%~30%的大型企业将依靠数字孪生组织构建数字化韧性。
MTI Quadran将此趋势纳入“参考性布局”类别。企业有必要通过RPA/IPA等多元化技术构建数字生产力、打造数字孪生组织,进而构建具备数字化韧性的企业,以面对来自内外部的多项影响组织发展的因素。
企业面临着市场经济环境波动、企业用工成效不佳等方面的挑战,企业亟待通过提升组织生产力的方式来提高综合产能,以保证市场竞争力。数字劳动力逐渐成为最佳选择,企业在提升对RPA/IPA的价值定位与投资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孪生组织以建立体系化的数字劳动力系统将让企业具备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本报告共计分为“市场概览、技术实践洞察、趋势与建议、典型供应商与服务集成商”四大部分内容。上述文章仅为「市场概览&趋势与建议」的部分内容摘选。
关注RPA全球生态公众号,可阅读报告的完整内容。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