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百事通!晚清重臣陶澍主政两江鞠躬尽瘁政绩卓著

清代的两江,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及上海地区,是全国人文荟萃之区、财赋集中之地,是中国经济、财政、文化的中心。故两江总督也历来是清王朝督抚中最重要的职位之一,总督署就设在江宁(具体位于今南京市总统府内)。有位汉族官员出身贫寒,却主政两江达19年(其中任两江总督10年),最终病故于任上,他就是被誉为“晚清第一人才”的“干国良臣”陶澍。


(资料图片)

传奇婚姻 结社宣南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父亲是乡村教师,7岁时他跟随父亲到长沙的岳麓书院求学,10岁时随父回乡务农。17岁中秀才,20岁娶妻,22岁中举,清嘉庆七年(1802)24岁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是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湖湘经世派第一人,道光朝重臣。

有关陶澍娶妻,《北东园笔录》有这样的记载:陶澍年少时勤奋好学,但家境极贫,自幼定亲同乡黄家小姐。陶澍虽然也算书香门第出身,但在黄家人眼里不过是一介穷书生。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恰有吴姓富翁闻黄小姐貌美,以厚礼夺娶给其子续弦,嫌贫爱富的黄家人包括黄小姐顿时见异思迁,誓不嫁穷书生。黄家的丫鬟却愿以身代嫁,黄家人就偷梁换柱将其收作义女嫁给了陶澍,而将亲女黄小姐嫁去吴家享福,后来陶澍得知此事亦坦然受之。不过四年,陶澍高中进士彻底发迹,黄家丫鬟后来做到了一品诰命夫人。而吴家恃富斗狠,不久家道中落,黄小姐沦为贫妇。曾为丫鬟的陶夫人还曾送去银子救济她,银子旋即被窃,黄小姐悔恨自缢。此事的真伪尚且不论,就陶澍的励志和气量足以令人折服。

清嘉道年间,社会危机加深,激发了中国知识界的爱国热情,促进了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揭露社会黑暗,大力提倡兴利除弊的改革,坚决主张禁绝鸦片和抵抗外来侵略,开创近代爱国经世的新风气。陶澍是嘉道年间经世思想的信奉者、倡导者和宣传者。嘉庆九年(1804)他发起成立了“宣南诗社”(初为消寒诗社),因诗社经常在京城宣武门南活动而取名。成员大多具有“经世致用”的改革思想,他们“志同道合”“猷守相期许”。由于陶澍的人格魅力和位高权重,倡导经世思潮的主要人物,如:林则徐、贺长龄、梁章钜、包世臣、黄爵滋、魏源、龚自珍、姚莹、汤鹏等都团结在他的周围。当时的经世官员和经世士子都视陶澍为首领。就是经世派后起者,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也深受其影响。

政绩卓著 兴办教育

清道光帝登基之初,也想做个有为之君,故旨令各省督抚举贤荐能。四川总督蒋攸銛入京,“奏陶澍治行,为川第一,可大用。”安徽巡抚孙尔准、两江总督孙玉庭也力荐陶澍“贤才能员,堪当重任”。经道光帝数次考察,即擢陶澍为山西按察使;道光元年(1821)十月擢陶澍为安徽布政使(开始参与两江政务);清道光三年(1823)正月,陶澍被擢为安徽巡抚;道光五年(1825)五月调任江苏巡抚;道光十年(1830)六月陶澍署理两江总督,八月实授两江总督;道光十一年(1831)正月,以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陶澍的政绩、能力、人品、学问使其一跃成为道光一朝举足轻重的重臣、名臣。

陶澍在两江恪尽职守,政绩卓著。其主要政绩:一、清理钱粮。设立清查局,核查杜绝亏空,一改财政多年混乱局面。组织修筑“长元吴丰备义仓”用以存粮,以供赈济灾民之需。二、开创海运。因洪泽湖决口,漕运阻浅,陶澍亲至上海主持漕粮海运,首航雇沙船1500艘,运粮160余万石,取得巨大成功,花费仅为河运的三分之一,开创清代大规模海运漕粮之先,利国、利民、利商。三、兴修水利。与江苏巡抚林则徐治理江苏水患,修刘河、白茆、练湖、孟渎等水利。四、整理盐政。亲手订立章程十五条,整顿盐务,严厉缉私。并自作表率,主动上交盐政使的养廉银。打破世袭垄断,出台票盐法,使百姓得到了低价的食盐,又快速增加了国家税收。五、安定地方。整饬吏治,缉拿盗匪,维护社会长期安定,使百姓能安居乐业。

陶澍还把发展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他非常重视书院建设,强调“书院为教育人才之地”。陶澍曾建惜阴书院于江宁府城(今南京老城区),建震川书院于苏州府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建敦善书院于海州(今连云港(601008)),并对很多书院捐银、倡修、扩建。对师资选聘、课程设置、学员招生,以及教学方法等都有论述。陶澍勇于任事,勤政爱民,为国计民生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朝野所重。道光帝曾十四次召见,赐书“印心石屋”,以示褒奖。民间也流传不少故事,《陶澍私访南京》作为淮剧的传统保留剧目,长演不衰。

提携人才 严禁鸦片

张之洞等曾评陶澍为“晚清人才第一”,认为“陶实黄河之昆仑,大江之岷也”。视陶澍为近代人才辈出的源头。当时,全国的许多人才特别是一些改革派人才都团结在他周围。他一是非常重视人才,多次强调“当今之要,首在得人”。二是善于识别人才,他对左宗棠、胡林翼都是一见“目为奇才”,“总督与布衣联姻之事”也被后人传为佳话。三是善于使用人才,根据人才的各自特点,用人不疑、人尽其才。四是积极培养人才,如林则徐、贺长龄、梁章钜、陈銮、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等一大批人都得到他的提携和影响,有的成为有功于国的名臣。

清道光末年,鸦片已泛滥成灾,民弱国衰,时事艰危。道光十八年(1838)六月,鸿胪寺卿黄爵滋毅然奏请严禁鸦片,震动朝野。挑起了清廷各军政大吏关于鸦片该严禁还是弛禁的大辩论,陶澍、林则徐等都是坚定的严禁派。禁烟运动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存亡的大事,对禁烟的态度也是爱国者与投降派的试金石。陶澍从国家、民族的利益出发,指出“鸦片之害,起自粤洋,流毒内地,中其瘾者,殃身废物,如醉如迷,久且竭中国之资财,贻害及于国计”。并向清廷提出禁烟八策,力主严禁鸦片。同时派水师巡逻沿海,查禁烟土走私。道光十八年(1838),陶澍在江宁、扬州、苏州及上海等地收缴烟土16000余两,又令海船交出烟土41000余两,一并销毁,此举影响极大。道光帝决心采取严禁鸦片的政策,传言他欲派“老成持重”的两江总督陶澍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但闻陶澍“忽病风痹”难堪此行,经黄爵滋、朱嶟等人举荐,改派“刚猛果敢”的湖广(今湖南湖北)总督林则徐。林钦差不辱使命,于道光十九年(1839)6月3日成就“虎门销烟”之壮举。与林则徐“亦师亦友”的陶澍于当年7月12日,因积劳成疾,久病无治,逝世于江宁任所,终年61岁,谥号“文毅”,建专祠。

陶澍病重期间,道光帝关怀备至,频频询问。陶澍逝世后,道光帝极其痛惜。在祭文中赞扬他:“有守有为,允副股肱之倚赖;任劳任怨,倍殚心力之勤劬。”“眷东南财赋之邦,永怀良弼。”

沧海桑田,陶澍在金陵的遗迹有两江总督署、陶林二公祠和惜阴书院旧址,现均被国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梁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