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速看:《武备志》撰者茅元仪携伎游金陵轰动士林

茅元仪(1594—1640),浙江湖州人,字止生,号石民,晚明诗人、学者、著名军事家,博学通览,熟谙军事,著述宏富,经、史、子、集均有涉猎,有《武备志》《督师纪略》《复辽砭语》《野航史话》《石民四十集》《石民诗集》《略书》等六十余种,共三千九百余卷,但因屡遭禁毁,散佚较多,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者,首推《武备志》。

出生望族,幼喜兵书


(相关资料图)

茅元仪祖父茅坤时为散文家、藏书家,且好谈兵,曾任广西兵备佥事,统兵作战能力很强,甚喜古文,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文章吏业,名满天下”,其白华楼藏书富甲海内,后由茅元仪迁至应天府(今南京)。其父茅国缙,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善于吏治,官至监察御史,终于南京工部主事,同样能文重武,著作等身。季父茅维乃“苕溪四子”之一,工诗文,擅杂剧,“才足追古作者,横绝一世。而折节贤豪,急穷交,重然诺,居然国士风调”,与其父兄俱为当时名士。祖孙三代有10人出仕、11人著书立说,著作103种、4955卷,在浙江历史上屈指可数。

茅元仪少年聪敏,性好读史,六七岁时,常常手捧兵书,痴迷不已。七岁学为诗,曾有“斗酒犹不醉,兴来嘘天风”诗句,八岁时,祖父茅坤年九十,仍亲自为他讲授《尚书》,后来茅元仪写《示登儿》一诗:“九十传经及汝躬,墨耘四世岂无功。天王曾许余家学,里塾皆披君子风。奇节卓峰轰雪霁,孤忠落日亘天虹。要知无愧君亲事,只在松窗夜读中。”十一岁学为制举文,十三为诸生,学为古文词,暗地留心古兵戎、屯田、漕运等知识,“童子时学态东家,习歌南陌,亦遂累数百首”。

迁居金陵,宴游雅集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冬,受宗人攻讦,茅元仪避难至金陵,初住水西门附近,现已不可考;万历四十七年,在乌龙潭畔建造别墅“森阁”,将湖州白华楼藏书迁于此;天启二年(1622)春末,与好友傅汝舟隐居北山(今钟山),并作《归隐北山示内》《柬远度》;曾在武定桥西居住,因崇祯帝称《武备志》为“赅博”,便把住处唤为“赅博堂”,并请书法家宋珏题写匾额。

茅元仪与友朋秋登木末亭,社集清凉山,造访栖霞寺,木末览胜,水阁怀友,宴游雅集,赋诗唱和,并形诸笔墨,风雅至极,比较著名的有: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秋,与吴叔嘉、魏考叔、和叔、许士衡等十余人夜游秦淮,与李本宁、喻叔虞、傅远度、费元朗诸子二十余人社集清凉山;万历四十七年,举端午秦淮大社,“卿公大夫,以至有道都讲、隐流游士、禅伯女彦,其地则自吴、越、闽、楚,以至土著之俊,其年则自八十、九十,以至于之神童,靡不操牍而至”,此次社集在当时影响广泛,后人亦时有记载。

秦淮纳伎,放情恣意

茅元仪寓居金陵期间,一度沉湎绮艳,作《美人醉》:“湘儿闲寒影,传觞偶渐痴。料酡频引镜,防误转缄辞。”《窥浴》:“趁月卸残妆,佯娇欲避郎。……钏落连声腻,衣熏乱粉香。”此外还有《忆垂柳寄人》《代秦淮诸女郎送顾九畴》《催兢渡词,为三姬各赋一绝》《四时三妇女艳》《沈季原初度在闰中秋,满二袟,恰逢再闰,索赠》《燕雪新归,携之白下,示宛叔修微》等多首,在柔情脂粉中放情恣意,寻求解脱。万历己未,邀友雅游,“小舫可四五十只”“每舫载二十许人”“用绳联舟,令其衔尾”“火举伎作,如烛龙焉”“分赠游资千二百余金,又人各予一金一伎一庖丁,酒筵一席,计二千金。是日,举金陵之伎女、庖人、游舫无不毕集”,士林轰动。

茅元仪一生姬妾八十,如碧耐、新绿、燕雪、少绪、燕如、非陵、湘莲、王微等人,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且留下故事的是杨宛和王微。明万历四十一年秋,茅元仪纳秦淮名伎杨宛,杨宛能诗词、娴南曲,又善书画,其草书尤为人所称道,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她与茅元仪之间的感情,是晚明伎女词人中唯一留下词集的人。万历四十五年,茅元仪纳王微,王微原为广陵名伎,自号“草衣道人”,号称“美人学士”,后流落至秦淮,容貌、诗词时与柳如是齐名,黄宗羲说:“当是时,虞山有柳如是,云间有王修微,皆以唱随风雅闻于天下。”王微著有多部诗集,是当时声名遐迩的女诗人。杨宛词高于诗,王微诗高于词,在明代女作家中,二人皆堪称一流者。钱谦益曾对柳如是说过这样的话:“天下风流佳丽,独王修微、杨宛叔与君鼎足而三。”

编撰巨著,泽被后世

在金陵期间,茅元仪虽纵情诗酒,但也未偏废学业,历时三年撰成《武备志》,赢得巨大声誉。李维桢、顾起元、张师绎、朗文焕、宋献、傅汝舟六位名士硕儒为之作序,《武备志·宋献序》云:“为日凡十五年,而毕志一虑,则始于万历己未,竟于天启辛酉。”

《武备志》是一部以资料价值为主、理论价值为辅的大型辑评体著作,是中国古代卷帙最多、门类最齐全的“军事百科全书”,熔先秦至元代的重要军事理论为一炉,要而不烦,卷帙浩繁,基本概括了古代军事问题的各个方面。全书240卷,文200余万字,附有各种图式、图案、图表、图像等1500余幅,广泛搜集先秦迄当朝有关军事书籍二千余种, 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组成,各部分有明确的主题,从理论到实践,井然有序,又不可分割。崇祯元年(1628),茅元仪进呈崇祯,被授以《武备志》“赅博”之名。

《武备志》思想独特,不但在国内受到明、清以来学术界的重视,且远播海外,在世界上也受到推崇。

仕途多舛,壮志难酬

茅元仪文武双全,时称“年少出西吴,名成北阙闻,下帷称学者,上马即将军”,然一生历书斋、鞍马、囹圄、佛寺、戍所,壮志未酬。

明天启三年(1623)从军辽东,佐孙承宗军务。天启五年,授副总兵,是年十月,因阉党乱政,孙承宗罢职,茅元仪亦请求去职,次年春,茅元仪以翰林院待诏督觉华水师,不久放归,六月“忤珰”“削籍”,八月返归金陵。崇祯三年(1630),授大将军印,复督觉华岛水师,被诬“贪横激变”,逮之入狱,谪戍福建。次年十一月,又为奸权所中,自戍所逮回江南。崇祯七年春,得诏免罪,重回福建戍所。崇祯八年,因平海寇有功,得以重返江南。崇祯九年,清兵攻掠昌平,茅元仪请兵勤王,无奈朝政阴晴不定,第二年秋,复又因此得罪,被迫再次离家入闽,三至戍所。崇祯十三年,茅元仪于湖州“日夜呼愤,纵酒而卒”,年仅47岁。钱谦益、孙奇逢、杨宛、于鉴之等作挽诗,钱谦益挽诗云:“丰颐巨颡称三公,鸭步鹅行亦富翁。田宅凋残皮骨尽,廿年来只为辽东。”很贴切地概括了他的一生。 宋廷军

关键词: 工部主事 壮志难酬 鼎足而三